產品設計的知識探討 "比較"是產品從一個階段能夠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優勝劣汰的選擇方式。 例如: 設計階段, 設計師從一定數量的草圖、 想法中選擇出具有價值的草案進行設計細化, 從而進入評審階段;再如: 銷售階段, 消費者比較貨架上的產品, 從中選擇符合自 己需求的產品, 進行購買, 從而進入使用階段。 在此, 本文想探討的就是: 處在設計階段的產品, 為什么比?誰同誰比?比什么?比的依據是什么?進而從哲學的角度探討產品設計中的比較選擇。
產品設計中的比較哲學探討 有比較才會有鑒別, 一切都是在比較中得到認知的, 比較始終是在類別中進行的, 即: 同類比較, 異類往往很難比, 然而所謂的異類也只是相對而言, 這里就涉及到坐標系的問題, 即劃定范圍的問題。 也就是說在某個坐標軸上, 異類可以成為同類而得到比較。
產品設計的重要性
由于產品設計階段要確定整個產品策略、外觀、結構、功能,從而確定整個生產系統的布局,因而,產品設計的意義重大,具有“牽一發而動全局”的重要意義。如果一個產品的設計缺乏生產觀點,那么生產時就將耗費大量費用來調整和更換設備、物料和勞動力。相反,好的產品設計,不僅體現功能上的優越性,而且便于制造,生產成本低,從而使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得以增強。許多在市場競爭中占優勢的企業都十分注意產品設計的細節,以便設計出造價低而又具有獨特功能的產品。許多發達國家的公司都把設計看作熱門的戰略工具,認為好的設計是贏得顧客的關鍵。
設計和試制新產品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滿足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以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好的設計可以解決顧客所關心的各種問題,如產品功能如何、手感如何、是否容易裝配、能否重復利用、產品質量如何等;同時,好的設計可以節約能源和原材料、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等。所以,在設計產品結構時,一方面要考慮產品的功能、質量;另一方面要顧及原料和制造成本的經濟性;同時,還要考慮產品是否具有投入批量生產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