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氣候的影響天然草坪的坪床是泥沙混合體,結構中有充分的孔隙可以在灌溉和降水過程中積累水分,起到涵養(yǎng)水源的作用。氣候炎熱時,草坪草用根系吸收深處的水分,通過蒸騰作用帶走周圍環(huán)境的大量熱量,有效降低地面溫度,調節(jié)一定范圍內的小氣候。人造草坪的坪床結構由橡膠、混凝土或瀝青組成,基本不能起到涵養(yǎng)水源的作用,所以不能降低地表溫度,而且其熱容量小,導致表面溫度大幅高于空氣溫度,特別是在封閉式的體育場中這一問題更為嚴重。夏季中午時分,人造草坪場地上可以觀察到地表附近的空氣有明顯的受熱扭曲現象。有關實驗數據表明,30℃以上的高溫條件下,天然草坪的表面平均溫度低于氣溫2℃至3℃,而人造草坪表面溫度則高于氣溫6℃至11℃,且隨氣溫升高,人造草坪表面溫度上升幅度要明顯高于天然草坪。在夏季,人造草坪表面溫度很高,如果此時使用者與其發(fā)生比較激烈的摩擦,接觸部位的皮膚將受到嚴重的傷害。
對環(huán)境的影響對空氣狀況的影響天然草坪由綠色植物組成,可以通過光合作用這一生理代謝過程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并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氟化氫、氨氣、氯氣等有毒氣體,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天然草坪對塵埃有明顯的阻滯作用,測定數據表明,在刮三四級風時,裸地上空中的粉塵濃度為草坪上空的13倍。研究表明,25平方米的草坪可將一個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轉化為氧氣,滿足人體呼吸過程中所需的氧氣。人造草坪是由聚乙烯、聚丙烯等聚合物制成的非生命物質,不能進行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活動,也就不具有調節(jié)大氣中碳氧平衡的作用。雖然人造草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滯塵埃,但不具備吸收有毒氣體凈化大氣的功能。另外,低工藝水平的人造草坪纖維中常含有氯元素雜質,在高溫、強日照條件下會分解并釋放出氯氣,損害空氣質量。
國內最早于80年代末引進人造草坪,直到90年代中后期才得到大面積的推廣。它和塑膠跑道一起成為學校運動場地建造的標準模式,替代了大量原本種植天然草坪的運動場地。盡管由于運動、場地特性及公眾認知等方面的原因,人造草坪的應用范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造草坪的生產制作技術不斷得到了創(chuàng)新和提高。現今采用開網單纖維長絲制成的第六代人造草坪在吸震比率、球反彈滾動、轉向數值等場地運動指標上與天然草坪更加接近了,甚至在某些特性上還更具優(yōu)勢。在運動性能上,新一代人造草纖維在表面涂層、聚合原料上的改良已經可以有效降低皮膚劃傷和腳部扭挫傷等運動傷害的發(fā)生。人造草坪和天然草坪各自的優(yōu)勢都相對突出,不足和缺點也客觀存在,選擇使用的時候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來綜合考慮。
按草坪的用途可分為:1,游憩草坪??砷_放供人入內休息、散步、游戲等戶外活動之用。一般選用葉細、韌性較大、較耐踩踏的草種。2,觀賞草坪。不開放,不能入內游憩。一般選用顏色碧綠均一,綠色期較長,能耐炎熱、又能抗寒的草種。3,運動場草坪。根據不同體育項目的要求選用不同草種,有的要選用草葉細軟的草種,有的要選用草葉堅韌的草種,有的要選用地下莖發(fā)達的草種。4,交通草坪。主要設置在陸路交通沿線,尤其是高速公路兩旁,以及飛機場的停機坪上。5,保土護坡的草坪。用以防止水土被沖刷,防止塵土飛揚。主要選用生長迅速、根系發(fā)達或具有匍匐性的草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