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牌始創(chuàng)于50年代初,它一問世就以優(yōu)良的品質蜚聲界,由于當時全國保上海,上海?!爸腥A”煙的形勢和“中華”產量較少的事實,使得“中華”煙起初有充足的原料供應作保證,難度不在配方,而在于落后的生產設備和落后的生產工藝上。當時制絲車間對加工工藝參數的控制和摻和的均勻性成為了“中華”煙進一步發(fā)展的障礙。在當時的情況下,煙廠職工憑著高度的責任心和豐富的經驗,確保了“中華”煙的內在質量。到了八、九十年代,隨著煙廠技改的進行,國外的先進設備不斷引進,工藝設備上小改小革的不斷涌現,生產自動化程度和精度不斷提高,工藝問題得以解決,但隨之帶來的是配方上難度加大。
上市天,1條“中華”煙從40元漲到65元,上市不久就被搶購一空。為保證“中華”煙的市場供應,使消費者能真正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于是在上市的第二天,價格定在72元/條,市場開始平靜。當時國家專賣局領導在一次會議上自豪地說,13種名煙價格放開后,有的國煙價格已超過洋煙萬寶路、健牌,其中“中華”牌卷煙價格是的。
從1965至1967年,“中華”牌卷煙就出口香港市場。1985年,上海進出口公司成立后的年出口820件“中華”牌等滬產卷煙,創(chuàng)匯11萬美元,以后逐年上升,1992年出口295520件,創(chuàng)匯3991萬美元,出口地區(qū)擴大到新加坡等東南亞市場,為國家賺取了不少外匯,同時也為上海卷煙廠引進國際先進卷煙設備提供了充足的外匯儲備。
中華牌卷煙之所以能贏得“國煙”的美譽,關鍵是中華牌卷煙的吸味純凈,質量上乘,富有清香之氣。為了把好中華牌卷煙的質量,中華牌一問世,便得到了當時各級領導的極大關注,上至國家局、華東公司和上海市公司,下至廠領導、車間領導,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中華牌卷煙基本上是按照“有多少煙葉生產多少”的原則進行生產的。由于當時國民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國內煙葉供應嚴重不足,因此,當時的中華牌卷煙的產量也一直較低,但中華牌卷煙的質量始終保持如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