銦在地殼中的分布量比較小,又很分散。它的富礦還沒有發(fā)現(xiàn)過,只是在鋅和其他一些金屬礦中作為雜質存在,因此它被列入稀有金屬。
已知銦礦物有硫銦銅礦(CuInS2)、硫銦鐵礦(FeInS4)和水銦礦等。銦主要呈類質同象存在于鐵閃鋅礦、赤鐵礦、方鉛礦以及其他多金屬硫化物礦石中。此外,錫石、黑鎢礦、普通角閃石中也含銦。工業(yè)上,銦的主要來源為閃鋅礦(含銦0.0001~0.1%),在鉛鋅礦冶煉過程中作為副產品回收,錫冶煉也回收銦。
銦屬于稀散金屬,是稀缺資源。全球預估銦儲量僅5萬噸,其中可開采的占50%。由于未發(fā)現(xiàn)獨立銦礦,工業(yè)通過提純廢鋅、廢錫的方法生產金屬銦,回收率約為50-60%,這樣,真正能得到的銦只有1.5-1.6萬噸。
3. In(Ⅲ)與旋光性的D-樟腦酸(D-H_2Cam),在溶劑熱的條件下合成了一個3D具有單一手性結構的銦配位聚合物InH(D-C_(10)H_(14)O_4)_2(8)。經拓撲分析可得,化合物8具有dia拓撲結構。 4. In(Ⅲ)與含氮雜環(huán)羧酸(2-吡啶羧酸和2,3-吡嗪二羧酸),在溶劑熱條件下合成了兩個化合物In_2(OH)_2(2-PDC)_4(9)和HIn(2,3-PDC)_2(10)。其中化合物9是由雙核分子In_2(OH)_2(2-PDC)_4通過π-π相互作用形成的1D波浪形的鏈狀結構;化合物10形成的是3D的nbo拓撲結構。
在ISP煉鉛鋅工藝中,精礦中的銦較大部分富集于粗鋅精餾工序產出的粗鉛中,回收富銦粗鉛的銦,一直采用堿煮提銦工藝,存在生產能力小、生產成本高、金屬回收率低等缺點。
為了簡化銦的提取流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金屬回收率,針對原有的提銦生產工藝,本項目通過條件試驗、循環(huán)實驗及綜合試驗,研究開發(fā)了“富銦粗鉛電解-鉛電解液萃銦”提取工藝,確定了新工藝的工藝參數(shù)。工藝流程為:粗鉛熔化鑄成極板,裝入電解槽通電進行電解,陽極中的銦溶解進入電解液,當銦富集到一定濃度后,抽出電解液進行萃取、反萃,富銦反萃液經pH調節(jié)、置換、壓團熔鑄后得到粗銦。
制備方法
1、電解法。將富集的硫化物礦焙燒成氧化物,用炭還原成粗鎳,再經電解得純金屬鎳。
2、羰基化法。將鎳的硫化物礦與一氧化碳作用生成四羰基鎳,加熱后分解,又得純度很高的金屬鎳。
3、氫氣還原法。用氫氣還原氧化鎳,可得金屬鎳。
4、在鼓風爐中混入氧置換硫,加熱鎳礦可得到鎳的氧化物。而此種氧化物再和與鐵反應過的酸液進行作用就能得到鎳金屬。
5、礦石經煅燒成氧化物后,再用水煤氣或炭還原得到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