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階段:造型語義的認識階段
造型的語義是在人們對形態一定理解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產生的,是形態在人們思維中的延伸,是人們聯想和相互默許的作用。它與人們主觀意識密不可分,是對形態更進一步的認識。
造型基礎中對形態語義的表達也是重要的一環,比如按鈕、閥的形態設計練習。
機械外觀設計的適應性:顧名思義,就是指機械產品本身是否對環境方面適應,是否能在相應條件的環境中進行工作。而這里就需要有機械產品設計師和機械需求者本身進行溝通,滿足產品功能方面以及需求者本身的其他要求,從而實現較好的結合以及對功能方面的使用,使得機械產品設計出來能夠在相應的環境中適應,而這樣的適應性也是確定是否是好的機械產品外觀設計的一個因素。
工業設計的對象是批量生產的產品,區別于手工業時期單件制作的手工藝品。它要求必須將設計與制造、銷售與制造加以分離,實行嚴格的勞動分工,以適應于批量生產。這時,設計師便隨之產生了。所以工業設計是現代化大生產的產物,研究的是現代工業產品,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 (2)產品的實用性、美和環境是工業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工業設計從一開始,就強調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所以它是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文化藝術融合的產物。它不僅研究產品的形態美學問題,而且研究產品的實用性能和產品所引起的環境效應,使它們得到協調和統一,更好地發揮其效用。
單指產品設計,即針對人與自然的關聯中產生的工具裝備的需求所作的響應。包括為了使生存與生活得以維持與發展所需的諸如工具、器械與產品等物質性裝備所進行的設計。產品設計的核心是產品對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親和性與匹配。 狹義工業設計的定義與傳統工業設計的定義是一致的。由于工業設計自產生以來始終是以產品設計為主的,因此產品設計常常被稱為工業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