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外觀設計是指設計師通過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在現代工業化時代,通過改變產品的外觀來實現產品的效益化,已經成為企業的一種普遍手段。外觀設計公司在現代企業發展中主要協助企業產品的研發。產品的研發主要包含產品的軟硬件開發,外觀設計,結構設計,包裝設計。
設計存在著兩種手段:①對現有的產品進行標準的改變。如批汽車出來后,可讓其更好看、更好用。但在第三代、第四代直至以后,這種改變將越來越難。②打破現有的標準,用獨創的方式,形成新的標準,為人接受。如汽車的問題:一個產品的結構性與使用者的需求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如:汽車剛發明時沒有燈,當時法律上規定,一個車在跑時,需前后各一人拿著燈跟著跑。這就要求車上裝燈,要求必須有電源,然而發動機又太小了。后來,用電來啟動,就解決了發動機的發動問題。條件的變化給設計師帶來新的可行性。車體的外觀,不完全是為了好看,而是空氣動力學的要求決定的。如以前車體是由鍛打工人手工打造,通過板金來支撐車殼。而隨著自動控制的運用,車殼完全由自身的結構支撐起來,從而對車身的設計提供了至少兩種以上的選擇。車身的設計受流體力學的影響,后來由于新技術、新工藝的形成,對其也產生了影響。如:沖壓成型、拉伸成型為車體的多樣化創造了條件,也帶來很多的改變。從而使①、成本降低。②、無廢料。③、形態多樣化。1975年前后石油短缺,使車身減小體積,這些都說明條件的變化對設計的影響。
根據《專利法》規定,申請工業品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條計是,該設計必須與申請日前,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的或者國內公開使用過的外觀設計,不相同或不相近似。外觀設計應適于工業上應用。所以,對外觀設計只要求新穎性和實用性,而不要求創造性。實行工業品外觀設計專利制度,可以激勵設計人員不斷創造新的外觀設計的積極性,促進產品款式的經常更新,增加商品銷售和提高商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以及豐富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工業設計中藝術設計的表現不言而喻,產品外觀設計是藝術的表現。工業設計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重點是產品的形狀質量。通過合理安排產品的各個組成部分,增強產品本身的美感,并協調美感與環境,美化人們的生活。對于用戶來說,其無法一眼看出產品的內在質量,而有些產品更是需要使用一段時間才知道好壞,這時用戶在購買產品時,選擇的就是產品的外觀或者說就是看眼緣。用戶能夠看出產品的外觀是否平整、做工是否精細,設計是否符合自己的審美要求等,而這些都是產品設計時應當注意的要素,在設計產品外觀時一定要注意其視覺上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