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再生有色金屬行業的標準有四種 (1)國際標準,簡稱ISO。行業內采用多的是ISO9000質量體系系列標準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 (2)國家標準:行業內采用的“廢有色金屬分類標準”就是國家標準。 (3)行業(協會)標準:行業標準的對象是沒有國家標準而又需要在該行業(協會)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我國的行業(協會)的劃分為不同行業(協會)或專業范圍,行業的主管部門和行業的標準代號,均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下文規定。 (4)企業標準:沒有國家標準或行業(協會)標準的應該制定企業標準,國家鼓勵企業制定嚴于國家或行業標準的企業內控標準,作為企業組織生產和考核產品質量的依據。企業標準由企業組織制定,由企業法人代表或授權的企業標準化主管領導批準、發布。許多企業都有企業標準。
廢有色金屬 各種有色金屬切頭、屑末、邊角料; 各種機械設備中的廢有色金屬零部件(含合金零件); 各種廢有色金屬材料:廢絲、廢管、廢棒、廢帶等; 廢電器、廢電纜、廢電線、各種廢銅漆包線、廢導電板、廢鉛電瓶等; 廢滑動軸承、廢軸瓦、廢軸襯; 廢彈殼、廢飛機鋁、廢汽車水箱、廢鉛管、廢鉛字、廢鉛板、廢錫基合金、廢有色金屬器皿等。
金屬幾乎可以無限制地回收,因此,金屬回收給環境保護、能源和水的利用帶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機遇,并為向低碳、資源節約型的綠色經濟過渡做出貢獻。然而,受到工藝和回收成本的影響,金屬回收率仍維持在較低的水平。
金屬開采和冶煉除給環境帶來影響外,還占用全球7%到8%的能源供應。回收比初級生產的金屬消耗更少的能源,同時降低對礦產開采地的整體影響。金屬回收還可以減少對低品位礦石的需求,避免未來稀缺的一些貴金屬的開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