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設計是指工業品的外觀設計,也就是工業品的式樣。它與發明或實用新型完全不同,即外觀設計不是技術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2條中規定:"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
可見,外觀設計專利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1)必須是對產品的外觀所作的設計;
(2)是指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的設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的設計;
(3)必須是適于工業上的應用;
(4)必須富有美感
對工業設計領域的深刻造詣,以及工科人身上實干興邦的品格,讓他對社會上的浮躁風氣多了份透徹的警醒。改革開放之后一味的發展經濟,經濟確實發展的很快,問題也出來了,全民一切向錢看齊,做生意談錢,搞科研拿項目要錢、連大學教授要談錢;發表論文作者得談錢;官員為了政績得談錢;很多設計公司為了圈錢被風投包裝上市。好像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發財夢,一些大學生也無心上課,三五成群策劃創業,從讀書就開始創業之旅,有時候真忍不住給那些小年輕們“潑冷水”,你得先把什么是“業”弄明白,不懂市場、不懂管理、不懂金融的創業,那是在百日做夢。
“中國夢”不應該是追求人前顯貴,個個成名成家。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故宮博物館的老木匠臨退休前的心愿是在皇帝的龍椅上坐5分鐘;另一個是他在曾經在德國留學訪問時的鄰居心甘情愿在小鎮當了一輩子理發師。在他看來,那位理發師更適合現代分工社會,條條大路通羅馬,行行出狀元,只有這樣的契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習大大提倡的“中國夢”是民族復興夢,而不是老百姓心中復雜的夢,前者相當于工業設計思想中的“系統”,后者則是“元素”。
一個工業設計師既要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也要創造現代“文明”。文化是一個空間性概念,不同地域,文化不一樣,比如文化遺產、文房四寶、唐裝旗袍等也要有,但主要是放在博物館或者慶典儀式上;而文明是一個時間性概念,是歷史發展的軸線,比如手機、電腦等,日常生活中須臾不離。
企業形象設計
企業識別系統由統一的企業理念、規范的企業行為及一致的視覺形象所構成。即通過CIS設計,使企業具有視覺上 的沖擊力,可以鮮明地顯示企業的個性,是企業力量和信心的體現。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定是對內有凝聚力,對外可使消費者產生信賴感和認同感,從而提高企業知名度,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與發展目標。
環境設計
工業設計是作為溝通人與環境之間的界面語言來介入環境設計的。通過對人的不同的行為、目的和需求的認知,來賦予設計對象——一種語言,使人與環境融為一體,給人以親切方便、舒適的感覺。環境設計著重解決城市中人與建筑物之間的界面的一切問題,從而也參與解決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
設計管理
即將設計活動作為企業運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項目管理、界面管理、設計系統管理等產品系列發展的管理中,善于運用設計手段,貫徹設計導向的思維和行為,并將之與戰略或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或服務的過程。設計管理是企業邁向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企業要依循設計的原則和策略在企業開發生產經營活動中對各部門進行指導,以實現設計目標,使產品增值。成功的運用設計管理,可使企業在戰略策劃階段就蘊含了經營的策略,同時,策略上的優勢也為產品和企業在競爭中奠定良好的基礎。
工業設計(英語:Industrial Design)是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的設計,它是20世紀初工業化社會的產物,其設計理念從產生之初的“形式隨機能”發展到現今的“在符合各方面需求的基礎上兼具特色”。
隨著以機械化為特征的工業社會向以信息化為特色的知識社會邁進,工業設計也正由專業設計師 的工作向更廣泛的用戶參與演變,用戶參與、以用戶為中心成為設計的關鍵詞,并展現出未來設計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