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設計是指工業品的外觀設計,也就是工業品的式樣。它與發明或實用新型完全不同,即外觀設計不是技術方案?!吨腥A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2條中規定:"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
可見,外觀設計專利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1)必須是對產品的外觀所作的設計;
(2)是指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的設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的設計;
(3)必須是適于工業上的應用;
(4)必須富有美感
(1)工業設計的對象是批量生產的產品,區別于手工業時期單件制作的手工藝品。它要求必須將設計與制造、銷售與制造加以分離,實行嚴格的勞動分工,以適應于批量生產。這時,設計師便隨之產生了。所以工業設計是現代化大生產的產物,研究的是現代工業產品,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
(2)產品的實用性、美和環境是工業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工業設計從一開始,就強調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所以它是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文化藝術融合的產物。它不僅研究產品的形態美學問題,而且研究產品的實用性能和產品所引起的環境效應,使它們得到協調和統一,更好地發揮其效用。
(3)工業設計的目的是滿足人們生理與心理雙方面的需求。工業產品是滿足手工藝時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無疑工業設計就是為現代的人服務的.它要滿足現代人們的要求。所以它首先要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一個杯子必須能用于喝水,一支鋼筆必須能用來寫字,一輛自行車必須能代步,一輛卡車必須能載物等等。工業設計的個目的,就是通過對產品的合理規劃,而使人們能更方便地使用它們,使其更好地發揮效力。在研究產品性能的基礎上,工業設計還通過合理的造型手段,使產品能夠具備富有時代精神,符合產品性能、與環境協調的產品形態,使人們得到美的享受。
現代工業設計所包含的行業范圍是非常廣泛的,涉及到很多專業和行業,廣義上涵蓋了視覺傳達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家具設計、產品設計、機械設計等,狹義上的工業設計一般是指產品設計(包括汽車設計、飛機設計等制造行業)。
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是工業設計的核心,是企業運用設計的關鍵環節,它實現了將原料的形態改變為更有價值的形態。工業設計師通過對人生理、心理、生活習慣等一切關于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認知,進行產品的功能、性能、形式、價格、使用環境的定位,結合材料、技術、結構、工藝、形態、色彩、表面處理、裝飾、成本等因素,從社會的、經濟的、技術的角度進行創意設計,在企業生產管理中保證設計質量實現的前提下,使產品既是企業的產品、市場中的商品,又是老百姓的用品,達到顧客需求和企業效益的完美統一。
工業革命以后大批量工業化生產和維多利亞時期的繁瑣裝飾兩方面同時造成的設計水準急劇下降,導致英國和其他國家的設計家希望能夠復興中世紀的手工藝傳統。
當時大規模生產和工業化方興未艾,大批量工藝品投放市場,然而設計卻遠遠落后,美術家不屑于產品設計,工廠只重視生產和銷量,設計與技術相對立。當時產品出現了兩種傾向:1.工業產品外形粗糙簡陋,沒有美感;2.手工藝人仍然以手工生產為權貴使用。工藝美術運動意在抵抗這一趨勢而重建手工藝的價值。要求塑造出"藝術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藝術家"。雖然該運動具有對設計風格水平重視的優點,但從采用的方式而言,則是一個復舊運動,因此不但是退步的,同時也不可能成為現代設計的啟迪和開拓型運動。
現代主義的歷史曾經是建筑的歷史,現代主義從建筑設計肇始逐漸輻射到其他設計領域。工業設計始于現代主義,現代主義的方法論和意識形態影響著工業設計的走向?,F代主義將工業制造、技術和消費三者聯結起來,這是工業設計產生的基礎。工業設計是以工業制造為根基的,具有技術創新背景的設計模式,與消費主義有著緊密的聯系。
當代工業設計史是信息技術發展史的體現,技術性因素導致了工業設計方式和手段的變化。由計算機輔助設計引發的變革給工業設計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當代工業設計史還是一部當代時尚潮流和文化的歷史,在形形色色的產品和設計現象的背后,是技術、文化、經濟和社會關系的交織融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