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業設計的對象是批量生產的產品,區別于手工業時期單件制作的手工藝品。它要求必須將設計與制造、銷售與制造加以分離,實行嚴格的勞動分工,以適應于批量生產。這時,設計師便隨之產生了。所以工業設計是現代化大生產的產物,研究的是現代工業產品,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
(2)產品的實用性、美和環境是工業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工業設計從一開始,就強調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所以它是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文化藝術融合的產物。它不僅研究產品的形態美學問題,而且研究產品的實用性能和產品所引起的環境效應,使它們得到協調和統一,更好地發揮其效用。
(3)工業設計的目的是滿足人們生理與心理雙方面的需求。工業產品是滿足手工藝時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無疑工業設計就是為現代的人服務的.它要滿足現代人們的要求。所以它首先要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一個杯子必須能用于喝水,一支鋼筆必須能用來寫字,一輛自行車必須能代步,一輛卡車必須能載物等等。工業設計的個目的,就是通過對產品的合理規劃,而使人們能更方便地使用它們,使其更好地發揮效力。在研究產品性能的基礎上,工業設計還通過合理的造型手段,使產品能夠具備富有時代精神,符合產品性能、與環境協調的產品形態,使人們得到美的享受。
傳統工業設計的核心是產品設計。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設計內涵的發展也趨于更加廣泛和深入。人類社會的發展已進入了現代工業社會,設計所帶來的物質成就及其對人類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是過去任何時代所無法比擬的,現代工業設計的概念也由此應運而生。現代工業設計可分為兩個層次:廣義的工業設計和狹義的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創新方法論的概念
設計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也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的主體是設計師,而決定這一過程結果的關鍵因素是設計師的創新思維能力。如何激發人們的創新潛力是至關重要的。對于設計師而言,正確的創新思維方法是激發想象力創造新產品的重要保證。工業設計主張在工業生產中發現問題,并使用設計方法導出解決方案。將工業設計方法按照設計流程分類,有助于了解當前對于不同工業設計階段的關注度;按照屬性維度分類,能夠幫助理解工業設計現狀的研究性質。另外,通過分析,將各定義拆分為物、環境、人、經濟等要素,按照要素維度分類,將進一步明確工業設計領域的設計重點。
工業革命以后大批量工業化生產和維多利亞時期的繁瑣裝飾兩方面同時造成的設計水準急劇下降,導致英國和其他國家的設計家希望能夠復興中世紀的手工藝傳統。
當時大規模生產和工業化方興未艾,大批量工藝品投放市場,然而設計卻遠遠落后,美術家不屑于產品設計,工廠只重視生產和銷量,設計與技術相對立。當時產品出現了兩種傾向:1.工業產品外形粗糙簡陋,沒有美感;2.手工藝人仍然以手工生產為權貴使用。工藝美術運動意在抵抗這一趨勢而重建手工藝的價值。要求塑造出"藝術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藝術家"。雖然該運動具有對設計風格水平重視的優點,但從采用的方式而言,則是一個復舊運動,因此不但是退步的,同時也不可能成為現代設計的啟迪和開拓型運動。
現代主義的歷史曾經是建筑的歷史,現代主義從建筑設計肇始逐漸輻射到其他設計領域。工業設計始于現代主義,現代主義的方法論和意識形態影響著工業設計的走向。現代主義將工業制造、技術和消費三者聯結起來,這是工業設計產生的基礎。工業設計是以工業制造為根基的,具有技術創新背景的設計模式,與消費主義有著緊密的聯系。
當代工業設計史是信息技術發展史的體現,技術性因素導致了工業設計方式和手段的變化。由計算機輔助設計引發的變革給工業設計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當代工業設計史還是一部當代時尚潮流和文化的歷史,在形形色色的產品和設計現象的背后,是技術、文化、經濟和社會關系的交織融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