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板回收設備(高壓靜電分離型)由粉碎系統和高壓靜電分離系統組成。
電路板回收設備(高壓靜電分離型)采取了干式破碎、粉碎,使電路板等原料成為金屬和樹脂纖維粉末混合物,然后通過高壓靜電分離器將金屬與樹脂等非金屬分離的工藝路線。為防止加工過程中的粉塵污染,此設備還采用了我公司自主研發的三合一除塵裝置,此除塵裝置共有三級除塵:旋風除塵、布袋除塵和空氣凈化器除塵,有效地解決了粉塵污染問題,各項指標均達國家標準。
化學法
化學處理技術是利用PCB中各種成分的化學穩定性的不同進行提取的工藝。
3.1 熱處理法
熱處理法主要是通過高溫的手段使有機物和金屬分離的方法。它主要包括焚化法、真空裂解法、微波法等。
3.1.1 焚化法
焚化法是將電子廢棄物破碎至一定粒徑,送入一次焚化爐中焚燒,將其中的有機成分分解,使氣體與固體分離。焚燒后的殘渣即為裸露的金屬或其氧化物及玻璃纖維,經粉碎后可由物理和化學方法分別回收。含有機成分的氣體則進入二次焚化爐燃燒處理后排放。該法的缺點是產生大量的廢氣和有毒物質。
3.1.2 裂解法
裂解在工業上也叫干餾,是將電子廢棄物置于容器中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控制溫度和壓力,使其中的有機物質被分解轉化成油氣,經冷凝收集后可回收。與電子廢料的焚燒處理不同,真空熱解過程是在無氧的條件下進行的,因此可以抑止二?英、呋喃的產生,廢氣產生量少,對環境污染小。
3.1.3 微波處理技術
微波回收法是先將電子廢棄物破碎,然后用微波加熱,使有機物受熱分解。加熱到1400 ℃左右使玻璃纖維和金屬熔化形成玻璃化物質,這種物質冷卻后金、銀和其他金屬就以小珠的形式分離出來,回收利用剩余的玻璃物質可回收用作建筑材料。該方法與傳統加熱方法有顯著差異,具有、快速、資源回收利用率高、能耗低等顯著優點。
3.2 濕法冶金
濕法冶金技術主要是利用金屬能夠溶解在硝酸、硫酸和王水等酸液中的特點,將金屬從電子廢物中脫除并從液相中予以回收。它是目前應用較廣泛的處理電子廢棄物的方法。濕法冶金與火法冶金相比具有廢氣排放少,提取金屬后殘留物易于處理,經濟效益顯著,工藝流程簡單等優點。
超臨界技術處理法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是指在不改變化學組成的條件下,利用壓力和溫度對超臨界流體溶解能力的影響而進行萃取分離的提純方法。與傳統萃取方法相比較,超臨界CO2萃取過程具有與環境友好、分離方便、低毒、少甚至無殘留、可在常溫下操作等優點。
關于利用超臨界流體處理廢舊PCB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兩個方面:一、由于超臨界CO2流體具有對印刷線路板中樹脂及溴化阻燃劑成分的萃取能力。當印刷線路板中的樹脂粘結材料被超臨界CO2流體去除之后,印刷線路板中的銅箔層和玻璃纖維層即可很容易地分離開,從而為印刷線路板中材料的回收提供可能。二、直接利用超臨界流體萃取廢舊PCB中的金屬。Wai等報道了以氟化二硫代氨基甲酸鋰(LiFDDC)為絡合劑,從模擬樣品纖維素濾紙或沙子中萃取 Cd2+、Cu2+、Zn2+、Pb2+、Pd2+、As3+、Au3+、Ga3+和 Sb3+的研究結果,萃取效率均在 90%以上。
超臨界處理技術也有很大的缺陷如:萃取的選擇性高需加入夾帶劑,對環境產生危害;萃取壓力比較高對設備要求高;萃取過程中要用到高溫因此能耗大等。
物理法
物理方法是利用機械的手段和PCB物理性能的不同而實現回收的方法。
1.1 破碎
破碎的目的是使廢電路板中的金屬盡可能的和有機質解離,以提高分選效率。研究發現當破碎在0.6 mm 時,金屬基本上可以達到 的解離,但破碎方式和級數的選擇還要看后續工藝而定。
1.2 分選
分選是利用材料的密度、粒度、導電性、導磁性及表面特性等物理性質的差異實現分離。目前應用較廣的有風力搖床技術、浮選分離技術、旋風分離技術、浮沉法分離及渦流分選技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