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品一般都是化工行業的原料、中間體、產品,運輸的方法選擇主要是針對相關產品的物理化學性質來選擇,如果是一個生產、貿易或者物流企業,需要運輸危險品,首先要有該產品的MSDS(材料數據表),產品分三態:固液氣,固態一般只有用欄板車運輸,氣態只有用壓力鋼瓶或者壓力罐儲裝,液態產品靈活運輸,由于它和溫度關系很大對它的運輸有如下選擇:粘度大的一般桶裝后欄板車運輸或者保溫加熱槽車運輸;粘度與水接近的、蒸汽壓小、無腐蝕的化學品用普通常壓罐車運輸;有腐蝕的產品可用不銹鋼槽車運輸。
2001年至2003年染料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排在前10位的是:韓國、中國臺灣省、印尼、美國、中國香港、印度、泰國、巴基斯坦、日本、墨西哥;有機顏料主要出口國家及地區排名前10位的是:美國、德國、韓國、日本、英國、荷蘭、中國臺灣省、中國香港、印尼、澳大利亞。
染料的應用具有悠久的歷史。古代采用天然物質作染料。自煉焦工業發展后,從副產品中分離出苯、萘、蒽等芳烴化合物,為合成染料提供了原料,染料生產遂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工業體系。
天然染料時期公元前3000年中國已有染織物的技術。約公元前25世紀印度用茜草和藍草染色。與此同時,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人已掌握媒染技術,用植物染料染成黃、紅、綠等色。在遠古時期,就有價值昂貴的泰爾紫,可能由克里特人首先制出,后來腓尼基人掌握了其制作技術,從海螺中提取的泰爾紫,牢度較好。從公元前20世紀開始中國曾利用多種礦物和植物,染出黃、紅、藍、綠、紫、黑色。黃色使用石黃、藎草、地黃、黃櫨;紅色使用赭石、朱砂、茜草;藍色使用石青、靛草;綠色作用空青、藎草;紫色使用紫草;黑色使用皂斗等。1972年,中國湖南長沙馬王堆古墓中出土的西漢紡織品,色彩仍很清晰,利用近代分析技術,確證朱紅色為硫化汞,銀灰色為硫化鉛,粉白色為絹云母,藍色為。由此可見當時的染料應用技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