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要求
一項成功的設計,應滿足多方面的要求。這些要求,有社會發展方面的,有產品功能、質量、效益方面的,也有使用要求或制造工藝要求。一些人認為,產品要實用,因此,設計產品首先是功能,其次才是形狀;而另一些人認為,設計應是豐富多彩的、異想天開的和使人感到有趣的。設計人員要綜合地考慮這些方面的要求。
制造工藝要求
生產工藝對產品設計的基本要求,就是產品結構應符合工藝原則。也就是在規定的產量規模條件下,能采用經濟的加工方法,制造出合乎質量要求的產品。這就要求所設計的產品結構能夠限度地降低產品制造的勞動量,減輕產品的重量,減少材料消耗,縮短生產周期和制造成本。
組合設計
組合設計(又稱模塊化設計)是將產品統一功能的單元,設計成具有不同用途或不同性能的可以互換選用的模塊式組件,以便更好地滿足用戶需要的一種設計方法。當前,模塊式組件已廣泛應用于各種產品設計中,并從制造相同類型的產品發展到制造不同類型的產品。組合設計的核心是要設計一系列的模塊式組件。為此,要從功能單元,即研究幾個模塊式組件應包含多少零件、組件和部件,以及在組合設計時每種模塊式組件需要多少等。
當今,在面臨競爭日益加劇、市場分割爭奪異常激烈的情況下,僅僅生產一種產品的企業是很難生存的。因此,大多數制造廠家都生產很多品種。這不僅對企業生產系統的適應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而且顯然要影響產品設計的技能。生產管理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尋求新的途徑,使企業的系列產品能以的成本設計并生產出來。而組合設計則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從產業形態上來看,工業設計服務業可體現為內部設計服務部門、工業設計咨詢公司與工業設計師個人工作室三類。前兩者是設計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成熟產物,而中國的大部分中小型設計公司都還只是停留在工作室的階段,有些行業已經出現了大范圍的低端競爭,這也使得設計行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而反觀芬蘭,從森林機械到搞科技產品,工業設計都有著十分廣闊的領域,芬蘭企業使用工業設計的程度平均達到41%,在傳統產業到達80%,芬蘭所有的出口企業都有自主設計的產品。據芬蘭工商業聯合會發布的《芬蘭人力資源市場現狀》報告估計,芬蘭從事工業設計的人口約為4.5萬人,而芬蘭人口一共約543.5萬,也就是說設計人員約占芬蘭總人口的0.828%。
中國的產品設計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還差距甚遠,企業的重視程度不足,公眾的認識也存在偏差。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自主設計和品牌能力依舊薄弱,缺乏相應的資金投入和產業扶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