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響室一詞在聲學領域和電磁學領域都有應用,其實,電磁學領域混響室一詞是源于聲學領域的。在這里,為了區(qū)分二者,將聲學領域的混響室稱為聲學混響室,將電磁學領域的混響室稱為電波混響室。聲學混響室是一個能在所有邊界上全部反射聲能,并在其中充分擴散,使形成各處能量密度均勻、在各傳播方向作無規(guī)分布的擴散場的實驗室。電波混響室是一個電大尺寸且具有高導電反射墻面構成的屏蔽腔室,腔室中通常安裝一個或幾個機械式攪拌器或調諧器,通過攪拌器的轉動改變腔室的邊界條件,進而在腔室內形成統(tǒng)計均勻、各向同性和隨機極化的電磁環(huán)境。
聲學混響室是一個能在所有邊界上全部反射聲能,并在其中充分擴散,使形成各處能量密度均勻、在各傳播方向作無規(guī)分布的擴散場的實驗室。
目前,應用多、標準認可、運行比較可靠的電波混響室是機械攪拌式混響室,又稱模式攪拌式混響室(Mode Stirred Reverberation Chamber),它是在高反射腔體內,安裝一個或多個機械式攪拌器,通過攪拌器的連續(xù)或者步進式轉動改變邊界條件,從而在腔室內形成統(tǒng)計均勻、各向同性、隨機極化的場。此外,在混響室的研究中,不少學者提出了其他一些也能實現(xiàn)電磁混響的設計方案,這里做一簡單介紹。
不對稱結構(或固有)混響室
1998年,F(xiàn)rank B.J.Leferink等設計了一種新型混響室,它沒有任何兩個墻面是平行的,只有一個壁面垂直于其他墻面,混響室的長、寬、高尺寸不成比例,且在室內某些位置安裝了漫射體。研究結果表明,其在沒有使用機械攪拌器的情況下產生了統(tǒng)計均勻的電磁場,使得測試時間相對于機械攪拌混響室而言大幅度減少。S.Y.Chung等還考察了“Schroeder diffuser”和“Randomly Made Diffuser”兩種不同漫射體在固有混響室中的應用,并討論了漫射體安裝的位置和面積對混響室性能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