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們就著重介紹一下與壽衣有關的問題,比如人死之后為什么要穿壽衣?壽衣通常由誰來穿?挑選壽衣又有哪些講究? 。1、關于壽衣壽衣是去世之人穿的衣服,寓意著健康長壽,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喪葬風俗中,人死之后都會為其穿壽衣。而且壽衣通常是在老人去世之前置辦以免事發突然,手忙腳亂。比如慶陽,在老人過了60歲時,子女們就要準備壽衣了。 有些地區甚至在老人還活著的時候,就為其試穿壽衣,但有些地區也認為這樣做是對老人的不尊重。只能說百里不同風,干里不同俗,每個地區在喪葬風俗上略有區別。 壽衣其實是個廣義的概念,并非專指衣服褲子,而是包括了衾、壽衣、壽帽、壽鞋、壽襪、壽枕和壽被等七件套。
人死了穿衣服有什么講究? 中國人對老人的葬禮一向非常重視,尤其老人凈身穿衣環節,家人更是慎之又慎,生怕不小心對先輩造成不敬。那么人們給去世的老人穿壽衣都有哪些講究呢? 首先、親屬不能哭泣:為老人凈身穿衣時,家屬再悲傷也不能哭泣,更不能把眼淚滴在壽衣上。傳統喪俗認為親人的眼淚滴在壽衣上,逝者舍不得活著的家人,不能安心順利上路。 其次、壽衣袖子要長:家屬為老人準備的壽衣,袖子一定要足夠長。認為壽衣袖子長可以遮住老人的手臂,避免老人在陰世衣不蔽體,進而遭受陰世的凄風冷雨。再次、壽衣件數為單:家人為老人選購壽衣的售后,定要注意壽衣件數的問題。一般都是三件套、五件套、七件套等。傳統喪俗認為陰世的吉利數字為單數,與陽世的吉利數字恰恰相反,所以為老人準備的壽衣,件數一定要是單數。 后、咽氣后穿壽鞋:這個是關于壽衣穿戴順序的問題,老人的其他壽衣穿戴完畢后,如果老人還沒有咽氣,就不能為老人穿上壽鞋。要等老人咽氣后,時間給穿上壽鞋,這樣讓老人穿上壽鞋上路,有腳踩蓮花永登極樂的寓意。
人死后什么時候穿壽衣? 嚴格意義上來說,老人的壽衣務必要在咽氣前穿,習俗認為老人咽氣前穿的壽衣,老人可以一件不剩地帶走。如果咽氣后才給死者穿壽衣,則會被認為老人沒穿衣服走向了另一個世界。子女們不愿意讓老人在陰世遭受凄風冷雨,一般都會選擇在老人咽氣前給穿壽衣。如果老人走得比較急,子女們來不及準備壽衣,也要在老人去世后時間給穿上壽衣。這里的“時間”一般指老人去世后1-2個小時內,畢竟家屬去壽衣店往返需要時間,因此建議時間給穿上壽衣。遺體所在地離壽衣店比較遠,晚也要在老人去世后5個小時內給穿上壽衣。因為老人咽氣后,遺體內的會在8小時內達到值,為了避免遺體內感染給親屬,家屬務必要在5小時內為死者穿上壽衣。
祭掃的禮儀 追悼會是對死者的一種紀念形式。一般可分為家庭祭祀和清明祭祀兩大類。家庭追悼會通常在父母和祖父母的生日或去世那天舉行。通常對著畫像,燒三炷香,供三杯水酒,或一束素花,作為清供以示紀念。 清明節、中秋節或春節舉行清明祭祀活動。掃墓祭祖時,一般有以下內容: 1、香三炷香,鞠躬誦經,表示吊唁。墓前,以往小輩都是跪拜,現在換成了三鞠躬。 2.整修陵墓。一般都是開墾墳墓,修整墓道。由于平時雨水沖刷或其他原因,墓道或墓冢自然破損,用于祭祀掃墓時可修葺抬高。可將墓面鏟平,貼上草皮,墓地覆草后可減少水土流失。也可以種一些樹作為紀念。3.獻上花圈或花束,并打掃墓地周圍。如親友的骨灰安放在殯儀館,可獻上微型花圈或絹花束,拂去骨灰盒內的灰塵,對遺像鞠躬行禮,低頭默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