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骨灰盒的款式多多種多樣,包含有:木制、玉石制、陶瓷制和合金等。而依照我們的老傳統還是木質骨灰盒較能符合我們的生活! 玉石的骨灰盒多適合長江以南地區的稻田地,因為當地氣候多雨,傳統土葬需要一個適合當地氣候的盒子,所以在以往是比較流行的!而現代社會,都有一些不發奸商以和田玉、藍田玉等名貴玉種大打概念牌,推銷玉石骨灰盒,其實其中的玉石成分有多又少,價格參差不齊,我們是很難來判斷的!一般情況下價格在4000元以下的玉石骨灰盒,里面或多或少的會含義不是玉石的成分,如果是一個和田玉的盒子它的價格會少嗎?并且玉本身性屬涼,不適合生命的延續,有把生命封鎖的意思,不適合和我們傳統習俗理念! 陶瓷制的盒子,是一些地區的風俗傳統和宗教信仰,我們就不蓋而論了!合金的骨灰盒現階段很少見,多適合現代年輕人的理念。 而木質骨灰盒,講究的是我們一個傳統,木是生命的容器,是生命的載體,我們把親人的骨灰放在木質的骨灰盒里面,是讓他的生命得以延續,生命回歸自然,有人說木頭的容易爛,不便保存,其實古代皇家所用的楠木、花梨木,不都是上千年的保存的嗎?而且,骨灰盒的腐爛不也印證了生命的回歸嗎?
黑色包布也有人用,但是葬禮上用的不多。通常是趕在遷墳的時候用,遷墳時用黑色包布包裹骨灰盒,可以避免逝者骨灰受到陽光的照射。當然也有的地方是用黑色的雨傘來遮陽的,各地習俗不同,包布的使用時機和場所也不一樣,具體要根據當地的喪葬習俗而定。黃色包布用的比較少,通常特殊身份的人去世才使用黃色包布包骨灰
下面我們就著重介紹一下與壽衣有關的問題,比如人死之后為什么要穿壽衣?壽衣通常由誰來穿?挑選壽衣又有哪些講究? 。1、關于壽衣壽衣是去世之人穿的衣服,寓意著健康長壽,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喪葬風俗中,人死之后都會為其穿壽衣。而且壽衣通常是在老人去世之前置辦以免事發突然,手忙腳亂。比如慶陽,在老人過了60歲時,子女們就要準備壽衣了。 有些地區甚至在老人還活著的時候,就為其試穿壽衣,但有些地區也認為這樣做是對老人的不尊重。只能說百里不同風,干里不同俗,每個地區在喪葬風俗上略有區別。 壽衣其實是個廣義的概念,并非專指衣服褲子,而是包括了衾、壽衣、壽帽、壽鞋、壽襪、壽枕和壽被等七件套。
中國文化中對老人葬禮尤為重視,特別是穿衣凈身,讓逝者體面離開這些頭等大事,家屬更是慎之又慎,生怕疏忽對先輩造成不敬,而凈身穿壽衣這一環節又有諸多講究。為逝者凈身穿衣都有哪些流程? 生老病死作為人生常態,在逝者離開之際,體面離開也是非常重要的,那這一過程中重要的就是為其將遺體清理干凈,然后穿上嶄新的壽衣。 其一,穿戴壽衣凈身的時間,在逝者生前凈身穿好是為理想的。 其二,穿戴壽衣衣凈身流程主要有四個環節:一是做好凈身穿壽衣前的準備工作,如壽衣、棉簽、白酒、梳子等物品的準備;接下來是為病危或已故老人依次進行凈身、穿衣、穿戴配飾。 其三,穿戴壽衣凈身注意事項:為病危或已故老人凈身時,切忌反復來回擦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