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 認證申請流程
準備階段
明確申請的檢驗檢測項目范圍,梳理對應的標準方法、設備、人員等資源。
建立管理體系并試運行,完成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解決發現的問題。
按要求準備申請材料(見下文 “材料清單”)。
提交申請
登錄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系統”(在線平臺)填寫申請信息,上傳電子材料,并向屬地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或 CNCA 授權機構)提交紙質材料。
申請材料齊全且符合要求的,監管部門予以受理;材料不齊的,需在規定期限內補正。
技術評審
受理后,監管部門組織評審組進行技術評審,包括文件評審(審核管理體系文件、技術能力證明等材料)和現場評審(核查實驗室實際運行情況,如設備狀態、人員操作、記錄完整性等)。
評審組出具評審報告,提出符合項、不符合項(需限期整改)或不通過意見。
審批與發證
實驗室完成不符合項整改并通過驗證后,監管部門對申請進行審批。
審批通過的,頒發《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有效期 6 年);不通過的,書面告知原因。
網上申報:登錄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定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網上申報系統,填寫機構基本信息、人員信息、儀器設備信息、檢測項目 / 參數信息等,并上傳營業執照、法人身份證明等相關證明材料。
整改與復核:現場評審結束后,專家組反饋評審中發現的問題和不符合項。申請機構需針對問題制定整改措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整改,并向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交整改報告,由評審專家組進行復核。
審批與發證: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申請機構的整改情況進行審核,經審核認為機構符合 CMA 認定要求的,予以發證。
現場考核應對
評審組可能隨機抽取人員進行現場操作考核(如特定項目的全流程檢測),需確保操作人員嚴格按標準方法和作業指導書執行,規范記錄每一步操作(包括環境條件、儀器參數、數據計算等)。
避免出現 “人員與資質不匹配”(如無證上崗、超范圍操作)或 “操作不熟練”(如儀器使用錯誤、數據記錄不完整)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