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 認證申請流程
準備階段
明確申請的檢驗檢測項目范圍,梳理對應的標準方法、設備、人員等資源。
建立管理體系并試運行,完成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解決發現的問題。
按要求準備申請材料(見下文 “材料清單”)。
提交申請
登錄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系統”(在線平臺)填寫申請信息,上傳電子材料,并向屬地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或 CNCA 授權機構)提交紙質材料。
申請材料齊全且符合要求的,監管部門予以受理;材料不齊的,需在規定期限內補正。
技術評審
受理后,監管部門組織評審組進行技術評審,包括文件評審(審核管理體系文件、技術能力證明等材料)和現場評審(核查實驗室實際運行情況,如設備狀態、人員操作、記錄完整性等)。
評審組出具評審報告,提出符合項、不符合項(需限期整改)或不通過意見。
審批與發證
實驗室完成不符合項整改并通過驗證后,監管部門對申請進行審批。
審批通過的,頒發《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有效期 6 年);不通過的,書面告知原因。
基本信息材料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申請書(在線填寫并打印)。
法人資格證明(如營業執照、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或法人授權文件(非獨立法人機構)。
實驗室場所證明(如租賃合同、產權證明)及平面圖。
技術能力證明材料
申請的檢驗檢測項目表(明確項目名稱、對應標準方法代號及版本)。
人員名單及資質證明(如身份證、學歷證書、職稱證書、培訓記錄),尤其是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授權簽字人的資格證明。
儀器設備清單及檢定 / 校準證書(需附設備臺賬、溯源證書)。
標準方法查新記錄(證明方法現行有效),非標方法的驗證報告及確認文件。
典型檢驗檢測報告(至少 3 份,覆蓋申請范圍內的主要項目)。
細節把控:避免 “小問題” 影響結果
實驗室環境需整潔有序(如試劑擺放規范、廢液處理符合環保要求),避免 “臟亂差” 給評審組留下負面印象。
所有標識需清晰(如設備狀態標識、危險試劑警示標識、功能分區標識),原始記錄、報告中的簽名需真實有效(不得代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