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計量認證管理法規規定,經計量認證合格的檢測機構出具的數據,用于貿易的出證、產品質量評價、成果鑒定作為公證數據具有法律效力。未經計量認證的技術機構為社會提供公證數據屬于違法行為,違法必究。 中國已通過計量認證的檢測機構已覆蓋了農、漁、林、機械、郵電、化工、輕工、電工、冶金、地質、交通、城建環保、防護、水利等行業、部門,已開比較齊全的檢測門類。
ISO/IEC 17025 的核心內容
標準內容分為管理要求和技術要求兩大部分,覆蓋實驗室運營的全流程,確保結果 “可追溯、可重復、可信任”。
1. 管理要求(15 項)
聚焦實驗室的質量管理體系,確保運營合規性和性,包括:
組織和管理:明確實驗室的法律地位、職責分工(如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確保獨立開展檢測 / 校準(不受外部干預)。
質量體系:建立覆蓋全流程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如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并確保有效執行。
文件控制:對體系文件(包括內部文件、外部標準 / 規范)的編制、審批、發放、修訂、作廢等進行嚴格管理,防止使用失效文件。
合同評審:接收客戶委托前,需明確檢測 / 校準需求(如樣品信息、方法標準、結果用途),確保自身能力可滿足要求。
申訴和投訴:建立處理客戶申訴、投訴的流程,通過問題解決持續改進服務。
內部審核與管理評審:定期(通常每年)開展內部審核(檢查體系執行情況)和管理評審(高層評估體系適宜性),識別改進空間。
后續維護
認可證書有效期通常為 3 年,期間需接受 “監督評審”(每年 1 次);
3 年到期前需申請 “復評審”,通過后延續認可資格。
ISO/IEC 17025 的管理要求部分以 ISO 9001 為基礎(可理解為 “實驗室版的 ISO 9001 + 技術要求”),因此:
通過 ISO/IEC 17025 的實驗室,其管理體系已滿足 ISO 9001 的核心要求,但無需單獨申請 ISO 9001 認證;
反之,通過 ISO 9001 的實驗室,若要開展檢測 / 校準業務,仍需補充滿足 ISO/IEC 17025 的技術要求才能獲得認可。
簡言之,ISO/IEC 17025 是實驗室的 “技術能力身份證”,而 ISO 9001 是各類組織的 “質量管理通用證”,兩者適用場景和目標截然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