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化學角度看,ITO是一種復合氧化物,其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氧化銦和氧化錫的比例。氧化銦提供高透明度,而氧化錫的摻雜則增強了材料的導電性。通過控制這兩者的配比,ITO能夠在保持光學透明的同時,具備接近金屬的導電能力。這種“透明卻導電”的特性,使得ITO成為制造透明導電膜的理想選擇。
目前,ITO靶材的制備主要有兩種常見方法:熱壓燒結法和冷等靜壓法。
熱壓燒結法
工藝流程:將氧化銦和氧化錫粉末按比例混合后,放入模具,在高溫(1000-1500°C)和高壓(幾十到幾百兆帕)下壓制成型。高溫使粉末顆粒熔融結合,形成致密的靶材結構。
優(yōu)點:這種方法制備的靶材密度接近理論值(通常超過99%),晶粒分布均勻,適合高精度鍍膜需求。
缺點:設備復雜,能耗高,生產(chǎn)成本較高。
適用場景:高端電子產(chǎn)品,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顯示屏制造。
銦靶材主要由金屬銦制成,具有質軟、延展性好和導電性強的特點。作為稀有金屬,銦在自然界的含量稀少,但其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使其成為眾多高科技產(chǎn)品的核心組件。銦靶材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電子工業(yè)等領域,是制造高性能電子元器件的關鍵材料。
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銦錫)靶材是一種廣泛用于透明導電薄膜材料制備的復合氧化物材料,其主要成分為氧化銦(In?O?)和氧化錫(SnO?)。通常,ITO靶材中氧化銦與氧化錫的質量比例為90:10,這一比例在實際應用中表現(xiàn)出較為理想的光電特性,使其在透明導電薄膜中廣泛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