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鍍層類型及用途
銅鍍層:核心導電層,用于線路互聯,厚度通常 1-5μm,要求高導電性和附著力。
鎳鍍層:中間阻擋層,防止銅擴散,厚度 0.5-2μm,提升后續(xù)鍍層結合力。
金鍍層:表面焊接 / 鍵合層,用于芯片鍵合或引腳焊接,厚度 0.1-1μm,分硬金(耐磨)、軟金(易鍵合)。
錫鍍層:低成本焊接層,替代部分金鍍層,厚度 1-3μm,要求無針孔、可焊性好。
電子載板電鍍加工關鍵選型與成本要點
鍍層選型:常規(guī)場景用銅 + 錫鍍層(低成本),高端場景選鎳 + 金鍍層(高可靠性),特種場景用鈀、銠等稀有金屬鍍層。
成本控制:批量加工可降低單位材料損耗,簡化鍍層結構(如減少貴金屬厚度),優(yōu)化前處理工藝以提升良率。
質量標準:需符合 IPC、JIS 等行業(yè)規(guī)范,重點檢測鍍層厚度(XRF)、附著力(劃格測試)、耐環(huán)境性(高低溫、鹽霧測試)。
通訊載板電鍍加工工藝特點
高精度要求:通訊載板通常需要處理超細線路,線寬 / 焊盤尺寸常小于 20μm,鍍層厚度偏差需控制在 ±10% 以內,部分場景甚至要求≤±8%,以保證信號的穩(wěn)定傳輸。
高可靠性:通訊設備需要在各種環(huán)境下穩(wěn)定工作,因此通訊載板電鍍層需具備良好的附著力,如銅鍍層附著力≥0.8N/mm,同時要通過長時間的濕熱試驗、鹽霧試驗等可靠性測試,以確保在惡劣環(huán)境下不出現鍍層脫落、腐蝕等問題。
高頻性能優(yōu)化:為滿足通訊領域高頻信號傳輸的需求,電鍍工藝需通過脈沖電鍍等技術控制銅晶粒取向,降低信號傳輸損耗,如在 5G 基站射頻板中,可降低 10GHz 毫米波傳輸損耗。
通訊載板電鍍加工工藝流程
前處理:包括對載板進行激光鉆微導通孔、去鉆污等操作,然后用化學鍍銅或碳直接金屬化工藝等進行初級金屬化,形成一層薄的導電晶種層,為后續(xù)電鍍做準備。
圖形電鍍:在經過前處理的載板上,通過光刻技術形成圖形,然后進行電鍍,在線路 / 焊盤區(qū)域電鍍厚銅,通常厚度在 5-20μm,以實現電流傳輸與芯片鍵合支撐。
表面處理電鍍:根據需求在載板表面電鍍鎳、鈀、金等鍍層,如采用 ENEPIG/ENIG 工藝,提升焊盤的抗氧化性與鍵合可靠性。
后處理:電鍍完成后,進行清洗、烘干等操作,去除表面殘留的電鍍液和雜質,然后對鍍層進行檢測,如檢測鍍層厚度、附著力、孔隙率等,確保產品質量符合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