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和常識”VS“技術和方法”
曾經聽到一個觀點
在一件事上做到60分靠經驗和常識就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到80分靠技術和方法就行,要做到90分以上靠的只能是藝術了。
最近3個月一直在跟的項目,就運用了這一思路了。
我們的這個產品,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了長達2個月的市場驗證。之后我們就決定開始接回到自己的平臺開發(fā),整個開發(fā)過程中,我們基本上就是參考同類產品的功能點,進行開發(fā),因為我們的判斷是,這些功能點可以說是此類產品的標準功能,不需要進行驗證有沒有用。
但當我們把這一波標準功能開發(fā)完了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接下來,我們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功能了,且團隊內部提出的點,誰都沒有把握一定有效。于是我提出,要進行用戶深訪,深度接觸用戶,形成用戶洞察,為接下來的產品和運營策略提供思路。
塑料產品的結構設計包括形狀、壁厚、脫模斜度、加強筋、標志、底部支承面、圓角、孔、花紋等多個方面,良好的塑料產品既要美觀大方、好用,又要便于成型。
電子設備整機結構主要包含機箱的結構形式、機柜的結構形式、通風窗口的開設形式。通常,人們把利用電子學原理制成的設備、裝置、儀器、儀表等統(tǒng)稱為電子設備。電子設備的結構設計有其獨特的結構組成,其內部需要安裝電子元、器件及機械零、部件,常見的結構分機箱、機柜兩種。
簡單來說,產品結構設計的任務是在總體設計的基礎上,根據所確定的原理方案,確定并繪出具體的結構圖,以體現(xiàn)所要求的功能,是將抽象的工作原理具化為某類構件或零部件,具體內容為在確定結構件的材料、形狀、尺寸、公差、熱處理和表面狀況的同時,還須考慮其加工工藝、強度、剛度、精度以及與其它零部件相互之間的關系等問題。但結構設計的工作不是簡單的機械制圖,圖紙只是表達設計方案的語言,綜合技術的具體化是結構設計的基礎內容。
產品設計是從制訂出新產品設計任務書起到設計出產品樣品為止的一系列技術工作。其工作內容是制訂產品設計任務書及實施設計任務書中的項目要求(包括產品的性能、結構、規(guī)格、型式、材質、內在和外觀質量、壽命、可靠性、使用條件、應達到的技術經濟指標等)。產品設計應該做到: (1) 設計的產品應是先進的、高質量的,能滿足用戶使用需求。(2) 使產品的制造者和使用者都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3) 從實際出發(fā),充分注意資源條件及生產、生活水平,作最適宜的設計。(4) 注意提高產品的系列化、通用化、標準化水平。其主要種類有:新產品自行設計;外來樣品實物測繪仿制;外來圖紙設計;老產品的改進設計。
一、親密性
所謂親密性就是把所有相關的東西放在一起,如果把多個具有相關性的東西放在一起,便可以得到更加實用的一件產品,甚至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對齊
設計中的所有元素都不應該是隨意放置的,它們的存在和位置都應該是有理由的有原因的。每個元素都應該與整體和單個元素之間具有某種聯(lián)系,這樣就能形成一種和諧的美觀的視覺感受。
三、對比
對比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形成主次關系,什么是要優(yōu)先傳遞的信息,什么是次要的輔助的信息。
四、重復
重復是設計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它們能讓整個設計看起來更具有一致性,從而形成統(tǒng)一的設計表現(xiàn)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