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工業設計師或許都有過這樣一個疑問,這樣好的創意思維,為什么我當初沒想出來呢?這個解決方法,為什么我當初沒想到呢?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獲得這“靈光一閃”。
1.素材的積累
素材對新手設計師非常重要,可以讓新手設計師學到很多知識,提高自己的審美觀,對以后的設計之路作為鋪墊。所以素材的積累作為一個設計師基本也是有效的積累設計靈感的重要途徑之一。
任何一個設計大師的硬盤里面都塞滿了各類設計素材,但要注意,收集素材可不是你在網上看見自己想要的素材就下載下來扔在一邊,而是需要仔細揣摩的。所以尤其是新手設計師,不妨一周都抽個時間出來,好好揣摩素材。
2.創意思維的轉換
這個說簡單一點其實就是借鑒。很多人都認為這不就是抄襲嗎,錯了,完全照搬那才叫抄襲,那是不經思考的。而真正的借鑒,是一種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總結,把好產品研究透徹:這個產品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指示燈要這樣放?為什么用這樣的配色?這樣的設計目的在哪里?這樣的設計真的好嗎?如果我自己做會怎么樣?
每個人對設計的審美是不一樣的,縱使是大師的作品也肯恩給有不合理的地方,多問自己為什么,這樣你會很快成長起來。
3.靈感來自于書籍和愛好
文字功底是設計師的必修課,文字功底只能從各類書籍中學習,看一些關于設計、藝術、文學、詩詞、哲學類別的書籍,在閱讀這些書籍的同時,不僅積累了自己的學識還會激發你的靈感,當你讀到某首詩時,詩詞中的意境可能就是你的創意靈感。
很多的設計師往往都會有很多興趣愛好,這也說明了一點,靈感往往都是來自于不經意之間的。可能在喜愛的二次元里,可能在你愛吃的美食里,可能在你今天的運動里……在進行興趣愛好的同時,不妨也思索一下,這些東西我可以用在設計里嗎?
4.仔細揣摩,反復對比
多對比,多設計幾款顏色、材質、表面處理工藝等,從這幾款當中找出各自的優點,再相結合,使作品更。這個過程當中,你會找出成功的地方,也會找出不好的地方,后一定會有很好的方案。所以多方面思考對比,這是很重要的。
5. 學會逆向思考
很多設計師尋找生活中的一般思路無非是從產品找問題,說白了就是觀察,使勁觀察,使出吃奶的勁觀察,結果觀察了半天,依然沒找出問題,只能搖搖頭感嘆說,看來這個設計已經很成熟了,不需要改進了。
那如果從問題倒推回產品會怎么樣呢?這個方法不需要有產品,甚至連紙筆都可以不要,只需要帶上你的腦子進行想象,步,先想象一個問題出來;第二步,依據這些問題去找產品;第三步,尋找解決方法。發現了嗎,一旦你從問題推到產品,很多你習以為常的事物就會有新的變化。
都說“靈光一閃”,但靈感真的不是一瞬間的事情,這點“靈光”來自于你的積累,來自你之前的各種設計思考,是一個累計發展的過程。
另外,與其說靈感是想法跟創意,不如說它是等待被你發現的美,多看、多嘗試、多思考,你就會發現這些不經意的“美”。所以作為一個工業設計師,你還要懂得怎么去欣賞好的作品,從別人的亮點開始分析。
總的來說,要獲取靈感分為三方面:一是知識的累計,各類知識都需要;二是將生活于設計聯系起來,在生活中發現設計之美;后,把這些知識和設計,運用到你的設計當中去。
對工業設計領域的深刻造詣,以及工科人身上實干興邦的品格,讓他對社會上的浮躁風氣多了份透徹的警醒。改革開放之后一味的發展經濟,經濟確實發展的很快,問題也出來了,全民一切向錢看齊,做生意談錢,搞科研拿項目要錢、連大學教授要談錢;發表論文作者得談錢;官員為了政績得談錢;很多設計公司為了圈錢被風投包裝上市。好像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發財夢,一些大學生也無心上課,三五成群策劃創業,從讀書就開始創業之旅,有時候真忍不住給那些小年輕們“潑冷水”,你得先把什么是“業”弄明白,不懂市場、不懂管理、不懂金融的創業,那是在百日做夢。
“中國夢”不應該是追求人前顯貴,個個成名成家。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故宮博物館的老木匠臨退休前的心愿是在皇帝的龍椅上坐5分鐘;另一個是他在曾經在德國留學訪問時的鄰居心甘情愿在小鎮當了一輩子理發師。在他看來,那位理發師更適合現代分工社會,條條大路通羅馬,行行出狀元,只有這樣的契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習大大提倡的“中國夢”是民族復興夢,而不是老百姓心中復雜的夢,前者相當于工業設計思想中的“系統”,后者則是“元素”。
一個工業設計師既要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也要創造現代“文明”。文化是一個空間性概念,不同地域,文化不一樣,比如文化遺產、文房四寶、唐裝旗袍等也要有,但主要是放在博物館或者慶典儀式上;而文明是一個時間性概念,是歷史發展的軸線,比如手機、電腦等,日常生活中須臾不離。
設計
設計協會ICSID(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 :工業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其目的是為物品、過程、服務以及它們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構成的系統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質。
美國工業設計協會IDSA(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工業設計是一項專門的服務性工作,為使用者和生產者雙方的利益而對產品和產品系列的外形、功能和使用價值進行優選。
國際工業設計協會理事會(ICSID)給工業設計作了如下定義:就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而言,憑借訓練、技術知識、經驗、視覺及心理感受,而賦予產品材料、結構、構造、形態、色彩、表面加工、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規格。
”Industrial design”不應直譯為“工業設計”,在日本、韓國都翻譯為“產業設計”。可能由于這樣理解比較、深入,因此工業設計在日本、韓國發展的比較順利。 [1]
在“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和生產關系急劇變化,新的社會服務形態也正在生成。在這種未來“國際戰略布局”和“社會形態”的背景下,應將設計理解為設計新產業的“產業設計”(design industry),以“分享型服務設計”的創新理念迎接“分享型服務經濟”社會創新的挑戰。
工業設計包括哪幾類?
工業設計分為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傳播設計、設計管理4類:包括造型設計、機械設計、電路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規劃、室內設計、建筑設計、UI設計、平面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動畫設計、展示設計、網站設計等。
工業設計又稱工業產品設計學,工業設計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美學,人機工程學,機械構造,攝影,色彩學等。工業發展和勞動分工所帶來的工業設計,與其它藝術、生產活動、工藝制作等都有明顯不同,它是各種學科、技術和審美觀念的交叉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