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啉緩釋劑、無刺激性氣味,對人體及周圍環境沒有危害,屬于環境友好型緩蝕劑。而且咪唑啉緩釋劑在各種酸性介質中具有很好的緩蝕性,可通過覆蓋效應和提高腐蝕反應的活化能來防止氧氣和二氧化碳對金屬設備的腐蝕,是一種有效的防腐產品,廣泛應用于石油、天然氣等工業生產。
咪唑啉緩釋劑類環保節能產品。用酸清洗金屬時,加入酸洗緩蝕抑霧劑,可抑制酸對鋼材的腐蝕。環烷基咪唑啉緩蝕劑應用的前提:清洗主要介質為鹽酸、硫酸、氨基磺酸。清洗對象的基材為黑色金屬。酸液中腐蝕速度≤1g/m2·h ,抑制酸霧85%以上(改善工作環境,降低了酸霧對廠房、設備的腐蝕)。
咪唑啉緩釋劑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用途:
a 鋼鐵公司的連續酸洗
b 鋼鐵成品加工廠的酸洗
c 熱浸鍍鋅廠的酸洗
d 各類鍋爐、熱交換器及化工設備清洗等
因此本產品適用于鋼鐵加工企業如:冷軋廠、鋼管廠、帶鋼廠、冷彎廠、初軋廠等,及鋼鐵加工企業,如:標準件廠、汽車加工廠、鋼絲和鋼繩生產廠等。
本產品屬于環保型產品,不燃不爆、無害,用塑料桶包裝,每桶25KG或200KG。在干燥通風處儲存,謹防暴曬。允許堆放高度不超過三層。貯存期10個月。
染料的應用具有悠久的歷史。古代采用天然物質作染料。自煉焦工業發展后,從副產品中分離出苯、萘、蒽等芳烴化合物,為合成染料提供了原料,染料生產遂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工業體系。
天然染料時期公元前3000年中國已有染織物的技術。約公元前25世紀印度用茜草和藍草染色。與此同時,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人已掌握媒染技術,用植物染料染成黃、紅、綠等色。在遠古時期,就有價值昂貴的泰爾紫,可能由克里特人首先制出,后來腓尼基人掌握了其制作技術,從海螺中提取的泰爾紫,牢度較好。從公元前20世紀開始中國曾利用多種礦物和植物,染出黃、紅、藍、綠、紫、黑色。黃色使用石黃、藎草、地黃、黃櫨;紅色使用赭石、朱砂、茜草;藍色使用石青、靛草;綠色作用空青、藎草;紫色使用紫草;黑色使用皂斗等。1972年,中國湖南長沙馬王堆古墓中出土的西漢紡織品,色彩仍很清晰,利用近代分析技術,確證朱紅色為硫化汞,銀灰色為硫化鉛,粉白色為絹云母,藍色為。由此可見當時的染料應用技術水平。
迅猛發展的中國經濟有力地促進了中國涂料工業的成長壯大。今天的中國,生產制造的絕大多數品種涂料正有效地滿足下游客戶的需求。隨著涂料工業的發展,各廠家對如何有效地使用溶劑有了進一步認識。那種簡單“買賣配方”的年代已經過去。在中國涂料工業,溶劑正朝著“復合化、高性價比化及低毒”的方向發展。我國涂料工業用溶劑存在的問題三甲,對溶劑本身的性能差異認識不足。同一種溶劑也有不同的品質規格,導致其被用于涂料中表現出的性能差異大。下面就來介紹一種常用作非質子極性溶劑:二乙酰胺。
二乙酰胺是一種無色透明液體,能與水、醇、醚等溶劑混合。DMAC是一種強極性非質子化溶劑,其熱穩定性好,即使在沸點也穩定不分解,可通過蒸餾精制。具有不易水解,腐蝕性低,毒性小等優點
二乙酰胺主要用作合成纖維(丙烯腈)和聚氨酯紡絲及合成聚酰胺樹脂的溶劑,也用于從C8餾分分離苯乙烯的萃取蒸餾溶劑,并廣泛用于高分子薄膜、涂料和醫藥等方面。目前在醫藥和農藥上大量用來合成素和農藥殺蟲劑。還可用作反應的催化劑、電解溶劑、油漆清除劑以及多種結晶性的溶劑加合物和絡合物。二乙酰胺DMAC是合成天然樹脂的優良極性溶劑,用于聚酰亞胺、聚砜酰胺及其他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也用于合成樹脂的成膜和紡絲,二乙酰胺DMAC用于合成,用于芳族二羧酸(如對苯二甲酸)的結晶提純。在消去、鹵化、環化、烷基化、酯交換等反應中,二乙酰胺DMAC不僅用作反應介質,而且起催化和提高收率的作用。
